21天學會太極拳

「向愷然」談太極拳不同派別

向愷然先生(1889一1957),筆名平江不肖生,湖南平江人。近代著名武俠小說家,為上世紀二十年代武俠潮流的先驅,被稱為武俠小說奠基人。他從小文武兼修,文學、武術均有深厚造詣。曾兩度赴日留學,1922年開始創作武俠小說,先後寫了《江湖奇俠傳》、《近代俠義英雄傳》、《江湖大俠傳》等十三部武俠著作。

向愷然在日本期間,與日本柔術家、劍術家交往很多。1932年他應湖南省政府主席何鍵之聘,回湖南創辦國術訓練所和國術俱樂部。

向愷然先跟王志群練「八拳」,後隨葉雲表、郝海鵬學形意,隨陳微明學楊式太極拳和推手。他對同是楊露禪傳人的楊、吳兩家動作區別較大疑惑不解。後來陳績甫(照丕)受許禹生之邀到北平教拳,向愷然看了陳練的拳架更加疑惑。

練太極拳之經驗

他在《練太極拳之經驗》一文這樣說:「體育學校請來那位姓陳的,年齡不過四十歲,是從小專練太極拳,不曾練過旁的拳。到北平後,除在體育學校擔任教授而外,還有許多人請到自己家裡去教。我聽得這麼一位人物,少不得要去見一見。這日由許君介紹,在體育學校會面,並見他練了拳、推了手,還和他談論了好一會。不會他倒也罷了,會過之後,使我更加了疑惑起來。因為他這地道的太極拳,不僅和吳鑒泉傳授的形式大不相同,就是和楊澄甫所傳授的比較,也全不是那門一回事,連拳譜上的名目,也不一樣。……至於陳績甫練拳起手叫做金剛搗碓。雖也有懶札衣的名目,唯手法身法與吳楊兩家的攬雀尾、孫祿堂的懶札衣,都無相似之處,且全式名稱不同之點甚多。如青龍出水、雙推手、神仙一把抓、小擒打、前招後招、鐵叉、切地龍、當地炮等名稱,皆吳楊二家所未有。至如封似閉稱六射四閉、單鞭稱丹變、倒攆猴稱倒捻肱、肩通臂稱閃通背、右起腳稱右插、左起腳稱左插、轉身蹬腳稱蹬一根子、抱虎歸山稱抱頭推山、雲手稱運手,音尚相近,但身手動作方法亦多不類。」

推手

向愷然向陳績甫請教推手,只有一勢活步大捋。使他更加奇怪。他說:「我想這就奇了!楊露禪是從陳家溝子學來的,到此不過三傳,何以與陳績甫的相差這麼遠?楊家練習的方式,倒比較的完備。楊家推手的方式,由淺入深,共有四種。最初彼此都用單手搭挽,使站走靈活。次則按掤擠捋按,四手彼此都用雙手,兩腳站立不動,僅以身手進退。又次則活步進退。再次則向四隅進退,名為大捋。步法身法手法漸次繁難,務使練習的人,能進退隨意,緩急皆由自主,不受制於人。」

他最後斷定:「大捋之法,決非創自楊家。想必是陳績甫未得其傳,故其法尚不及楊家完備。」